生存在電線桿上的麻雀 去哪了
華岡融媒體記者/林均樺報導
台灣街道、電線桿上原佈滿著密密麻麻的麻雀,如今卻換成黑漆漆的家八哥,而那些麻雀去哪了?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保育自然學系教授胡正恆表示,麻雀的消失,是因為外來物種的八哥的入侵,棲息地迫害、食物的銳減,在農委會數據方面上,麻雀目前數據是顯著下跌的,而不斷的下跌,不排除未來將會滅絕。
文大教授胡正恆表示,麻雀目前數據是顯著下跌的,而不斷的下跌,不排除未來將會滅絕。 圖/林均樺 拍攝
胡正恆說,台灣麻雀又區分為兩種,山上以及陸地上的,山區麻雀又稱山麻雀在近幾年的數據顯示,山麻雀已經是瀕危動物了逼近滅絕的存在,而陸地上的麻雀又稱之樹麻雀。麻雀在早期傳統農村被視為種子覓食者,被視為害獸的存在,早期為了穀物,農民會將穀物大肆噴灑農藥,以防止麻雀偷吃,造成麻雀死亡,胡正恆說,麻雀所偷吃稻穀大多是以從穀物上落下的稻穀,而被農民誤解為害獸,但他的存在卻是有好處的,麻雀是消滅害蟲的一把好手,例如捕食臭蟲、螞蟻、蒼蠅,在城市中更是起到綠化的作用。
胡正恆說,八哥比台灣麻雀更適合台灣的生活環境,適應能力極強,啄食技巧速度都比麻雀還要強,是八哥對台灣麻雀威脅的原因。他指出,八哥不僅會驅趕原生種麻雀的棲息地,更會與麻雀爭奪食物,而麻雀會為了躲避八哥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,選擇到食物不充足的地方生活,因此街道上的麻雀都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八哥。
至於麻雀是否又可以人工繁殖再復育?胡正恆說,台灣若將麻雀圈養起來,等到長大後在放回野外,這些麻雀一定在野外活不下去,生存經驗相差太多,圈養麻雀基因容易被大自然淘汰,而這樣的復育方式,不僅耗費資源,更耗費時間,到頭來還是一場空。又該如何復育麻雀,胡正恆說,台灣目前有在以生態補償的方式,以錢的方式來讓農民供給麻雀生活,生態補償其中包括提供食物、水源、庇護所,以確保麻雀的生存空間。
胡正恆表示,台灣民眾可以將家裡的不要的種子,施灑在道路上以供麻雀使用,保證麻雀擁有食物的來源。台灣的愛鳥人士,為了保育麻雀,在家中自行做生態補償,從國外引進餵食盞,防止八哥的頭可以吃到種子,更使用木板製作成房屋,使可以使麻雀入住。而如今台灣不僅僅只有原生種麻雀在慢慢消失,更有更多的原生種在面臨的消失,都是台灣將面臨的課題。
因外來物種的侵入,台灣麻雀的生存遭到了威脅。 由胡正恆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