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打鐵舖的傳承與消逝

華岡融媒體記者/莊一展 報導

 打鐵舖的出現,是因早期開墾台灣需要鋤頭、斧頭、等農具,在傳統農業社會的時代可以說是重要產業。葉德茂,是遠光打鐵舖的第三代傳人,從事50多年的打鐵工作。葉德茂表示手工打鐵的好處在於手打鐵器密度高,而耐用,但問到是否有人要接手,葉德茂表示沒人學,找誰談接手的問題,他自己差不多是最後一代了,而政府也不重視此類夕陽產業的消逝。

▲遠光打鐵舖的第三代傳人葉德茂。 (圖/莊一展攝) 

 打鐵舖可說是早期台灣社會的重要產業之一,製作的不管是鋤頭或斧頭,對於當時開墾的人來說就等於生家財產,而遠光打鐵舖在百年前就開設了,傳到葉德茂已經是第三代了,葉德茂表示他的爺爺跟父親都是早逝,他是遠光打鐵舖任職最長的傳人了。對於手工打出來的鐵器跟機械化大量生產的鐵器,差別在哪,葉茂德表示手工打鐵的品質會因鐵器密度決定好壞,透過多次重複打鐵,讓鐵器的整體密度提高,自然的耐用度就提高了,但相反的這是一道複雜的工序,並且傳統手工打鐵吃經驗,鐵燒到甚麼成度才能鍛造,都是打鐵匠自己用經驗判斷,而現代的生產有各種機械和感應器配合,能夠輕鬆控制溫度,大量鍛造生產,便宜好用的鐵器。

 隨著時代演變,打鐵產業逐漸沒落,但也還是有石碇、汐止、雙溪、等地的農民,跟葉德茂委託鐵器,葉德茂表示大多委託都還是農具,少數也有菜刀,偶爾會有特殊鐵器的委託。問到對最有印象的特殊鐵器委託時,葉德茂分享了20幾年前,有人委託了火劍槍,他當時花了三天設計又花了三天製作,但太久以前,葉德茂也表示忘了委託者是誰了。

 打鐵產業的沒落,其一是因為生產方式的改變,其二就是沒有接班人了,葉德茂表示沒人學,去哪談接班人,他應該是最後一代了,年紀也70多歲了,這情況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,因為長者去世,沒人想接手,而選擇閉店的打鐵舖比比皆是,部分打鐵舖也走向簡單化,做一些簡單鐵器。葉德茂對於沒人學的看法,他表示打鐵是天天要與千度作伴的苦力活,年輕人連工地都不見得要做,怎麼可能願意來打鐵。

最後問到沒辦法做後,那打鐵舖打算怎麼辦,葉德茂表示結束就結束了,打鐵舖收起來,機器留在那,政府不重視此類沒落快速的夕陽產業,那也就只能默默消逝,至於未來打鐵舖會不會被視為歷史遺跡展示,葉德茂表示那就是政府的事了。

▲打鐵舖的工作區,目前沒運作,有機器在維修。 (圖/莊一展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