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役恢復一年 政治系教授:擴增兵源是必要政策

華岡融媒體記者/張至翔 報導

    兵役延長一年即將上路,適用對象為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,教育部也研議了「1+3方案」讓學生能在三學期中及寒暑假把應修學分修完,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陳方隅表示,當兵其實是義務而義務的概念是你一定要去,且隨兩岸關係情勢緊張,強化國防、擴增兵源是臺灣的必要政策。▲民國95年出生的役男現為高三的學生。(圖/張至翔攝)

    陳方隅分享他在教學中學生看待當兵的想法說,現在多數的學生對於軍事的政策及國軍的狀況,並沒有足夠的信心,原因是聽到多數前輩當兵的經驗,還有媒體的不斷播送,讓他們感受到在部隊中是無法獲得充分的訓練。 陳方隅說,年輕一輩的人並不是討厭當兵,而是進去時若無法提升訓練效果那就只是浪費時間,這也顯示國防部需要在訓練上給予適當的調整、提升品質,才能給予人民和軍人充裕的信任。

    對於教育部研議的「1+3方案」,陳方隅分享他參與民間團體NGO經濟民主連合的討論,他們有提出一系列關於當兵方案改革的倡議,其中最主要的訴求是,要有時間多元的當兵選擇,讓學生們無論是職、升學等規劃都能順利運行,他強調當兵是義務,但政府也需提供人民相應的配套措施,他認為教育部這樣的政策是往對的方向前進。

    伴隨著兩岸關係情勢升溫,陳方隅分析,因著政黨的輪替國防政策方向當然會有所不同,而國民黨執政時期認為兩岸關係能用談判達成和平的協議,舉例了像「九二共識、一中原則」這樣子的談判,但他說:「實際上無論兩岸關係再如何互動,解放軍的繼續擴張,例如他們在南海島礁上蓋軍事基地、國防預算連年成長等行為,已經顯示了他們對外擴張的野心」,他指出這就是國軍需要繼續存在的意義。

    陳方隅提到,現行各種跟軍事與外交的議題都能拿來炒作,最新的炒作方式是貼標籤式的討論,像是票投給哪一個政黨就一定會上戰場,或是我國要動員了話就要叫16歲的小朋友上戰場,而這些都不是一個健康的討論,也無助於我們瞭解國防議題,他提及現行國內約有3成左右的民意是偏向放棄軍事手段、自我防衛,然而假使這些人的比例越來越高,這些人的輿論也會持續在持續在社會上發酵,他認為我們必須要先有自我防衛的決心像烏克蘭人一樣,他們之所以能奮戰至今是因為他們全體上下一心、堅絕不會投降,反觀臺灣,中共不排除用武力犯台,那我們更應該要做好一切的準備,而兵役制度的改革就是一種準備,我們要讓敵人認為和我們發起戰爭的成本相當高,才能嚇阻獨裁者侵略的行為。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陳方隅認為擴增兵源是臺灣必要政策。(圖/張至翔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