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動台灣水資源再利用 北市蓋首座三系污水處理廠
華岡融媒體記者/劉芸如報導
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,世界各地旱澇加劇,當發生旱災缺水時,民生用水須受到最優先的保障,因此臺北市預計在113年打造第一座三級汙水處理廠。對此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處長程培嘉表示,希望能秉持臺北市若能省一滴水,臺灣就多一滴水的理念,逐步推動及提升回收水使用量。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處長程培嘉。 攝影/劉芸如 拍攝
水資源再生中心的前身即為污水處理廠,而隨時代的演變,污水處理廠納入循環經濟及珍惜水資源理念,將部分處理後的放流水回收再利用。目前正在施工中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位於臺北市松山區,廠區裡有做一個智慧監控中心,可以介接防災單位及環保局河川水質的資訊,且有場站設備運轉訊號,回到中心來做監控跟營運管理。程培嘉認為,如果自來水管線是都市的「動脈」,污水下水道的功能彷彿就是「靜脈」,希望結合上中下水的意旨,設立水資源的環境教育園區、松山加壓站以及撫遠公園,並創立再生水官網進行推廣,讓市民線上就能查詢智慧取水點就近取用。
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模擬圖 (圖/林子筠提供)
先前再生水廠主要設置於中南部,原因為北部自來水價較便宜、工業區需求低且水庫水源充沛,導致需求端取用意願低落。故現況僅中南部工業區配合政府政策,需一定比例的水源取用再生水,及考量再生水有上述穩定供水的優點,為避免缺水時造成工廠製成停擺等因素,願意使用成本較高的再生水,取代部分自來水的使用。臺北市的污水處理廠一般是有機物區的概念,會有收集污水區域的範圍,主要是想在民生上帶來影響,程培嘉也表示,雖然沒有被供給工業區,但供給民生的次級用水可以減少自來水的使用量,以達到在北部設廠之目的。
衛工處近日也和污水處理廠周遭的7所學校合作,於校園設置回收水使用設施,並由本處執行運補作業,提供學校用於教學、補助生態池與執行校內澆灌、清洗地面等作業時,可使用回收水,達到生活教育及環境永續推廣之目的,讓教育從小扎根。程培嘉也提到,除了希望市民在政府執行用戶接管時能配合外,也呼籲大眾多使用再生水作為民生次級用水,以取代部分自來水用量,達到節約用水之目標,並採「由內而外」、「由公到私」之推廣策略,和政府共同合作為環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。
程培嘉也提到,除了希望市民在政府執行用戶接管時能配合外,也呼籲大眾多使用再生水作為民生次級用水,以取代部分自來水用量,達到節約用水之目標。 攝影/劉芸如 拍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