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水腫還是變胖?營養師教你如何區分

華岡融媒體記者/黃郁涵 報導

    相信不少人有水腫的困擾,但是水腫與變胖該如何區分?台大醫學院生理研究所營養師廖敏涵表示,水腫又分為非疾病性水腫和疾病性水腫,且水腫跟變胖其實也有非常簡單的區分方式,首先找到小腿脛骨,並用手指按壓約兩秒鐘左右觀察回彈狀況,如有回彈就是變胖,回彈速度慢甚至有凹陷0.1~0.2公分的情形,就極有可能是水腫導致。

▲水腫成因簡介圖。(圖/營養師廖敏涵提供)

    廖敏涵指出,人體內的微血管靜水壓、組織間液的靜水、血漿膠體滲透壓、組織間液膠體滲透壓,是負責進出血管,調整人體組織及血管內水分移動的,一旦失調,水份將會阻塞在組織內部造成水腫,而水腫又分為兩大類,非疾病水腫及疾病性水腫,非疾病性水腫就是我們常見一般水腫現象,無論是高鹽、高鈉的食物攝取過多、生理期經前症候群,或者是懷孕時體內荷爾蒙改變、吃消炎止痛藥、類固醇、降血壓、糖尿病的藥以及蛋白質攝取不足,都會造成水腫,疾病性水腫則是患有心臟衰竭、肝硬化、貧血、腎病症候群、做淋巴阻塞的治療的人才會得到。

    該如何預防水腫?廖敏涵建議降低鹽分,也就是含有重鹹、重口味、納含量高的料理和醃製食品,以及湯盡量少吃少喝,但也絕非完全不能食用,因人體內還是需要一定的電解質來調節體內平衡,再來還可多食用鉀含量高的食物,由於身體內的鉀與鈉是會互相抗衡的,所以多攝取鉀含量高的食物,便能促進鈉的排除,有效改善水腫狀況,鉀含量高的蔬菜有大陸妹、地瓜葉、空心菜、菠菜、菇類,水果有香蕉、奇異果、番茄、西瓜,澱粉類的食物像是紅豆、薏仁、黑豆、山藥、南瓜、馬鈴薯都富有豐富的鉀含量。

    廖敏涵補充:「蛋白質攝取不足會連帶影響膠體滲透壓,而腸胃或消化系統不佳的人,還有懷孕的孕婦所需蛋白質營養高,相對來說蛋白質的量是不夠的,也會導致營養不良性的水腫。」。廖敏涵呼籲民眾,千萬不要因為水腫迷思而不喝水,人一天大約需飲用2000cc~3000cc的水,多喝水可有效幫助體內鈉排放並降低水腫機率,所以水腫反倒要多喝水,並藉由日常飲食及生活做改變,像是減少酒精、含糖飲料、精製糖、甜食的食用量,做適當運動、抬腿、腿部按摩、穿壓力彈性襪都能有效改善水腫現象。

▲市售常見壓力彈性襪有助於預防水腫。(圖/黃郁涵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