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臨重大災難 醫師提醒留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

華岡融媒體記者/藍珮瑄報導 

 近期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嚴重踩踏意外,造成上百人死傷,崇光身心診所院長蔡孟釗呼籲,面臨重大災害、或是危及生命的事故,要格外注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的產生。不只是倖存者,目睹災害現場、或是重要他人遭遇,甚至是搜救人員,都有機率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。

南韓政府在全韓國各地設立哀悼處,供民眾上香致哀。圖為首爾西大門區的悼念處。(圖/劉孝杰 提供)

 蔡孟釗指出,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有心悸、胸悶、頭暈、頭痛、噁心想吐等症狀,甚至有些患者會形容好像自己不在這個世界上。如果又再看到跟這個壓力有關的情境,或是看到新聞報導,可能會產生再經歷的現象,像是又回到當時發生傷害或創傷事件的情境裡,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。蔡孟釗也表示,這個創傷會影響壓力反應系統,造成過度反應或過度不反應,對於情感表達會變得平淡麻木、無法專心,或感受不到喜怒哀樂。此現象會讓患者的行為模式產生改變,變得退縮、對生活了無生趣,影響人生觀或看事情的角度。

 蔡孟釗提到,創傷壓力症候群有可能會合併其他身心疾病一起產生,跟憂鬱症的發生相關性是相當高的,甚至有到一半的病患都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。有些遭受性創傷的患者會有責怪自己的想法,認為自己不應該落單、覺得是不是做錯什麼,所以意外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;搜救人員或倖存者可能會有內疚心態,覺得自己沒有多救出一個人、或是沒來得及將同伴拉出,因而出現一些負面情緒,甚至會有想替代罹難者離世的念頭。這些思考脈絡下都有機率會讓患者產生自殺的意念。

蔡孟釗建議,若有心理壓力可以打1925專線,此專線會媒合公費諮商或是合作的心理諮商。台灣的每個行政區都有設立心理衛生中心,可以透過衛生中心取得一些協助。(圖/藍珮瑄 拍攝)

 蔡孟釗解釋,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表現會跟面臨事故的大或小、自身的人格特質以及人生經歷所影響。看事情比較極端、求好心切、完美主義者,常會認為自己是可以改變什麼的,會把事情歸咎在自己身上。通常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,或本身有藥物濫用、身心疾病的患者,在遭遇重大事故時,比較容易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。

 蔡孟釗說,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,可能本身過去的生命歷程中就有一些重大創傷,也許是幼年遭遇家暴、父母離異、親近照顧者有藥酒癮問題,造成心理脆弱性。之後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到霸凌、學習挫折,到青壯年時期面臨工作不穩定,往後若又遇到天災、意外,就有比較高的機率會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。

 蔡孟釗說明,目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根據國內外研究,盛行率大概是6%到9% 左右。但若遇到像是921或其他重大災害、社會事件,整體比例就會稍微提高。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,目前是以藥物治療及長期心理諮商為主,藥物治療是在改善大腦的環境,讓大腦受傷的神經元再生。若以主流藥物舉例,大概四到六周開始會有症狀上的改善。但若患者有合併一些其他身心疾病,藥物治療時間會建議到一年,治療時間拉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緩患者日後復發的機率。

身心科診所通常會走明亮溫馨的路線,讓患者有家的感覺,盡量不要產生壓迫或恐懼感。(圖/李昇炫 拍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