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燒金紙的空汙影響不容忽視 專家呼籲改變祭祀習慣 守護空氣品質

華岡融媒體記者/林柏儒報導  

 近幾年台灣多個地區在祭拜時仍重複燃燒金紙,形成一股「煙霧祭祀熱潮」。長庚醫院毒物專家顏宗海醫師指出,傳統祭祀行為不僅影響民眾健康,更對環境造成長遠的負面衝擊。燃燒金紙所產生的有害氣體與微粒,已成為空氣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,社會需要重新反思並推動改變。

 燃燒金紙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污染物,包括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,以及PM2.5、PM10等微粒物,這些微粒會長時間滯留在空氣中,並隨著人們的呼吸進入肺部,造成呼吸系統疾病,尤其空氣污染嚴重的都市地區風險更高。顏宗海表示:「我們必須認識到,這不僅是個人健康的問題,也是整個城市空氣品質的重要威脅。」

▲祭祀店裡各式各樣的金紙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。攝|林柏儒

 此外,燃燒金紙對於空氣中的微粒物與化學污染物的排放,亦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。煙霧中的有害成分不只污染空氣,也可能隨風擴散,影響水域與土壤,破壞生態平衡。尤其在多次祭拜活動集中進行的時期,污染累積更為明顯,威脅整體生態環境。

 顏宗海建議,民眾在祭拜時應特別重視通風狀況,盡量選擇戶外空曠地點,避免在室內封閉的空間焚燒金紙,以減少污染物的積累與吸入風險。更重要的是,採用環保且不產生有害物質的祭祀替代品,如水果、鮮花、茶水等,已被許多寺廟與官員推廣,成為尊重傳統又照顧環境的替代方案。

▲毒物專家顏宗海醫師指出,焚燒金紙所產生的有害微粒將加劇空氣污染,呼籲民眾改採環保祭祀方式,以兼顧信仰與健康。攝 | 林柏儒

 回顧台北市行天宮的歷史經驗, 為改善空氣品質而於某一年禁燃金紙與香火,這樣的措施使該地 區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, 也證明了限制傳統祭祀中的污染 源是可行且必要的。顏宗海強調, 我們應該從尊重傳統出發,尋找 更環保、更安全的祭祀方式。

 顏宗海最後呼籲社會各界,傳統文化並非不可更改,推動更環保的祭祀方式,不僅是為了保護我們呼吸的空氣,更是對子孫後代的負責任行為。改變傳統,守護臺灣的空氣環境,人人有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