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人機立大功?文大校園就業學程與未來接軌 培養操控無人機專業人才

華岡融媒體記者/林沛君報導

  為應對日益增長的無人機需求,文化大學地理系推出無人機課程,並結合就業學程,目標是培養具備專業證照的無人機飛行員。地理系副教授陳致元表示,無人機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,從地形建模到緊急救援等多方面都可發揮作用,未來相關職位的市場需求將非常可觀。

▲圖為葉豐嘉、陳亮宇、陳致元、林柏丞等人,利用無人機協助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搜救山難失蹤者。攝|林沛君

  陳致元教授強調,無人機在救援行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尤其是在時間緊迫或地形險峻的情況下。透過學習無人機操作,學生不僅能參與實際的搜救行動,還能更深入地掌握無人機的技術與應用。學校課程結合業界專業知識,使學生能在學習中習得實用技能,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穩固基礎。

  傳統的救援方式常因地形險峻、人力不足而面臨挑戰,而無人機能迅速克服障礙,進行大範圍搜尋。儘管消防隊配備了無人機,但由於缺乏專業操作人員,無法即時投入使用,往往只能在其他搜救方式失敗後才啟動。通過專業培訓,學生將能熟練操作無人機,並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反應,提升搜救效率。

▲搜救團隊在山區進行夜間無人機搜索,希望能盡快找到失蹤者。(圖片來源:陳致元)

  2024年9月12日晚間,陳致元教授接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志工請求,協助利用無人機搜尋一名山難失蹤者。陳致元隨即帶領學生團隊,包括邱郁展、林柏丞、葛銘恩、葉豐嘉和陳亮宇,前往中正山進行夜間搜救行動。由於任務臨時且時間緊迫,團隊無法蒐集到足夠的資訊便緊急出動。葉豐嘉回憶,第一次參與搜救任務時的匆忙,讓他深刻體會到「資訊蒐集」在行動中的關鍵性。而陳亮宇則反思,如果自己事前做了更多準備,或許能提升找到失蹤者的機會。

  此次搜救任務中,消防隊與無人機團隊之間的資訊未能及時共享,導致重複搜索同一區域。林柏丞表示,這次經驗讓他體會到「團隊合作」的重要性,並指出在複雜環境下如何快速整合資訊、提升搜救效率是未來面對挑戰的關鍵。陳致元也指出,雖然這次的搜救行動並非課程內容,卻也可以讓同學得到更好的經驗。陳致元強調,無人機操作中的挑戰不僅在於技術,心理和生理壓力同樣不可忽視。天氣、心理狀態都可能影響操作結果,因此無人機操控員必須具備多種特質,如大膽、細心、抗壓能力強且決斷力高,才能在緊急情況下互相支援。

▲文化大學地理系開設無人機課程讓學生學習如何操作(圖片來源:陳亮宇)

  無人機技術的發展,不僅為搜救行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,也讓學生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練習,進而獲得寶貴的經驗。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展,這一技術將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其為職業方向,並將對社會作出更多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