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科學神助力 文大運教研究所為選手打造最佳化訓練課程模式
華岡融媒體記者/黃鈺涵報導
隨著國際運動科技的快速進步,競技水平持續提高,運動訓練的強度和負荷也隨之增加。「運動科學」成為了運動員不可或缺的力量。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所長吳慧君,希望能利用運動科學打造最優化、適當的訓練模式,在提高運動表現的同時,有效預防及恢復運動傷害。
▲吳慧君所長擔任2024巴黎帕運訪視委員,實際到現場了解選手比賽狀態。 (圖片來源:吳慧君所長提供)
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成立於1994年,同時也是我國第一所運動教練的專業研究所,擁有運動生理學實驗室、運動心理學實驗室、運動生物力學、肌力與體能訓練實驗室及運動人文社會研究室,致力於培養運動教練人才及運動科研人才。
「建置運動科學化雲端數據分析與科普化資訊平台」為目前運動教練研究所實施的計畫之一。 關於該計畫第一年度的目標,吳慧君表示,目前平台都還在努力建置當中,包括資料庫的數據收集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,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,無法在短短一、兩年內完成。
第二年度會針對運動員基礎競技運動能力,進行檢測並利用報表分析出其強項與弱項。此外,依照不同專項運動特性,擴增符合運動專項競技能力數據庫。例如,針對優秀20歲的女性籃球運動員生理指標,檢測項目包括人體測量、垂直跳、臥推等進行分析。吳慧君強調:「不能單單只是做檢測,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能夠評估結果,提供科學化的肌力與體能訓練,形成運動員個別化的需求,開立運動處方指引。」
運動教練研究所成立的初衷,是希望基層教練能夠了解運動科學的重要性,跳脫土法煉鋼的訓練方法。吳慧君坦言:「很難想像一個選手沒有運動科學介入會是怎麼樣。」運動員最害怕的就是受傷,透過科學化的訓練,量化訓練強度與訓練量,不僅可以使運動員的技戰術、體能和心理素質達到最佳的成熟度,更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。
▲受試者進行運動心理學中的認知測驗。 攝|黃鈺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