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即失業 畢業季大學生求職焦慮 「大專就業學程計畫」 盼改善青年失業率
文化一周記者/許芸榛、莊宴榕報導
大學畢業季即將到來,畢業生們是否都已經找到適合自己出社會後的工作了呢?大家通常都會說「畢業即失業」,這種說法真的都會應驗嗎?根據臺北市就業服務處統計,台灣從108年至112年,失業率最高的族群一直都是20~24歲,以青少年族群居多。
面試,是企業與應徵者的相互了解最佳方法。關於面試的小技巧,戴曉惠表示,儀容整潔、態度親切好相處是基本,聽到面試官提出問題時,不要因為緊張或是覺得自己會回答太慢而急於回答,聽清楚提問仔細在腦中思考後再確實的回答,且不要過度包裝自己,誠實信用是原則,以及和面試官的談吐過程中,是企業和自己互相了解的階段,同時自己也可以透過對話,去感受公司的氛圍和面向,來評斷自己是否能夠接受。
無論自己在求職路上是否順利,戴曉惠認為,大家都還年輕,可以多方面嘗試或是更精進自己,而學生時期肯定都還是在探索階段,也許畢業生在畢業後會有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空白的時間,放鬆心情,對接下來要做的事腳踏實地去做,相對穩定了,機會可能就會降臨。
而對於失業族群都是以青少年居多的現象,戴曉惠說,大多數學生都是在畢業後還未找到工作,對自己未來職涯發展不清楚,或是學生在讀書階段並未接觸任何職場相關的工作方式,也許會把勞動市場想得有些夢幻,所以在出社會後真正進入戰場後導致幻滅。現今讀大學的人很多,企業招聘人力時,都會以大學學歷為基本條件去進行第一次的篩選,許多學生會因此選擇更精進自己進一步就讀研究所,或是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展,並不局限於自身就讀科系。
▲中國文化大學就業博覽會邀請65家企業廠商,提供3千個以上的職缺予以本校學生。攝|朱瑞暄
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技能和知識,政府也給出了相對應的幫助。勞動部發展署在民國97年迄今,有推出「大專就業學程計畫」,並於112年結合「大專就業學程計畫」和「大專青年預聘計畫」,目的在於希望能夠引領大專青年,在求學階段就提前接觸職場,接受培訓。文化大學勞動系戴曉惠教授表示,藉由政府推出的計畫,能夠讓學生更了解企業需要的技能,或是在接觸企業職場的過程中,判斷自己適不適合這份工作,如果合適,在畢業後也能夠被企業繼續聘任,盼能解決眼前青少年失業率上升的問題。
文化大學在學生就業這方面,提供很多協助,除了職涯發展組的諮詢、配合企業舉辦就業博覽會外,也參加了勞動部的就業學程計畫,112學年度審查通過了22案,自學生入學之日起,便致力於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。各科系不僅提供紮實的理論知識,更著重於實務操作與專業技能的訓練,為確保學生能夠在畢業後順利踏入職場,也會積極推動證照檢定與實習計畫。
大學畢業季對許多畢業生而言是充滿期待和不安的時刻,透過提升自身就業技能、運用面試技巧、以及利用政府和學校提供的資源,增加成功就業的機會。重要的是保持開放心態、勇於嘗試,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。畢業不代表失業,而是開啟人生新篇章的起點,每個人都有機會迎接充滿可能性的未來。
▲文化大學勞動系戴曉惠教授建議同學趁年輕時要勇於嘗試,好好探索了解自己適合什麼。攝|莊宴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