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不消逝的情懷 仁安醫院的傳奇歷史
華岡融媒體記者/游子萱 報導
位於延平北路的仁安醫院,由創辦人柯謙諒在1927年落成,結業於臺北都市再生學苑的志工王榮華道出這建築物的故事,「仁安醫院富含了太多柯醫師對家人和病人隱晦又濃烈的情緒,怎麼捨得看它消失不見,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永遠不會消逝。」
出生在日治時期的柯謙諒家境不算富裕,王榮華介紹著柯家後代轉述的故事,後來得到叔叔的資助,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,1926年柯醫師創設了一家西式醫院—「仁安醫院」。在地的一位志工阿姨表示,柯醫生的後代告訴大家,居住在迪化街的居民時不時會在半夜三更「砰、砰、砰」地敲響當時稱為「先生館」的仁安醫院大門,不一會兒柯謙諒醫師便會披著外衣快步下樓,風雨無阻。在當時醫學、衛生觀念還不盛行,但柯醫師明白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到大醫院就醫,舉凡婦產科、牙科、小兒科,甚至是配藥都在這家小診所進行。「洛加在是」、「碩望清聲」、「仁醫濟世」⋯,數不清的匾額和紀念牌都在細數著柯家幾代人的懸壺濟世,拯救無數百姓的性命。
提到仁安醫院,廣為人知的還有它細膩地建築設計,走進醫館後若是抬頭,可以看到樑條頂端一圈醒目的雕刻白菜圍繞,這是期許後代子孫蓬勃發展,充滿生命力,二樓毛玻璃上還刻有「柯」字的浮雕,整棟建築物在設計方面透露出柯謙諒對家族的愛意和期望。
這棟建築物傳到後代已經不僅是單純地行醫診所,它代表了整個家族的歷史和傳奇,在1樓和2樓都放滿了關於它的歷史故事點點滴滴,其中一面牆上寫著在2002年,柯謙諒醫師的三兒子柯賢忠不願仁安醫院隨著時間沒落,以至於不復存在,將醫院捐給了臺北市政府,希望保留完整設備之外,能讓所有人看見曾經在這其中的生活軌跡。政府利用「老屋新生」計畫,將仁安醫院轉變成「社區營造中心」,和社區永不衰敗的聯繫,政府派人才舉辦了大大小小展覽、手工體驗課程、導覽解說,除了觀望從前在此的歷史故事,也在這小小的醫館延伸出更多屬於一代又一代人之間的連結。
▲仁安醫院(現今是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)大門入口處。 攝|游子萱
王榮華說,她每週六晚上會來到仁安醫院幫忙,儘管只有少許時間,但她卻認為意義非凡,在這傳奇的愛下王榮華對偉人由衷地敬佩與感謝,因此希望透過自己以及臺北都市再生學苑的諸多位夥伴傳遞溫度,讓迪化街這座古樸且安靜的醫館人丁興旺,歷史、人、情懷,交融於這家慈悲為懷的柯家醫館裡。
▲仁安醫院一樓樑條上放的白菜葉雕飾,意味柯謙諒的期許祝福。 攝|游子萱